市政協提案委開展“窗臺陽臺彩化”提案辦理協商暨專題調研
“花是美的使者,園內百花盛開,附近居民窗臺陽臺上卻鮮見花影。我們在調研中也疑惑,市民愛花,為何窗臺陽臺上卻看不到花,而是不愿放在室內的雜物?”4月28日下午,上海植物園內舉行的提案辦理協商暨專題調研座談會上,市政協副主席黃震提出疑問。
這件“關于以窗臺陽臺彩化為抓手,進一步激活花文化的基層治理功能的建議”提案正圍繞著這個疑問展開。近年來,上海園林綠化部門制定了推動綠化、彩化、珍貴化、效益化的“四化”規劃,明確建設“上海花城”的目標愿景,并圍繞市民日益提高的綠色生態需求,大力推動公共綠地建設,形成由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街心花園等多級公園體系,為未來提升上海城市生態空間品質,建設“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奠定基礎。
“重視‘高大上’的景觀營造,缺乏‘精而細’的功能挖掘。”聯合提交這件提案的市政協民革界別和民進界別卻提出,雖然本市正探索“以花為媒”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創新實踐,涌現了一批花香弄堂、綠色樓道、平臺花園等成功案例,但對于城市末梢空間的社區下沉幅度還不夠,還沒有真正走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著力激發市民作為社區主體的內在動能。黃震的“窗臺陽臺之問”正是形象地點出了這件提案提出的主要問題。
基于此,這件“小切口”提案提出建議,以“小而美”的窗臺陽臺彩化為抓手,緊扣社區自治,開展彩化睦鄰活動;市、區、鎮三級政府協同整合資源,選擇條件具備的街道和社區率先開展窗臺陽臺彩化;探索形成“垃圾分類—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花肥—養花—環境美化—生活美好”的綠色生活生態閉環;舉辦市民為主體的美麗窗臺陽臺大賽等。
10多位政協委員參加了這場提案辦理協商暨專題調研,實地調研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委員們了解何謂“困難立地生態研究”及其科研進展;走進上海植物園,委員們在群芳中感受春意花魅,更堅定了“花開窗臺陽臺,將為城市增添心靈親和感與勃勃生機”觀念。
回應“窗臺陽臺之問”,市綠化市容局當即表示將采納提案建議,編制專項規劃、制定實施計劃;年內將組織“美麗陽臺”設計布置大賽,促進彩化睦鄰;推動建立新時代居民需求的花鳥市場等等。
同樣回應“窗臺陽臺之問”,王慧敏、何少華、劉俊敏、宋海宏、劉宇陸等委員先后發言,從科技賦能“上海花城”建設到如何通過窗臺陽臺彩化豐富基層治理內涵,從城市品位氣質提升到產業配套乃至廣泛社會動員。“愛花”的委員們與市綠化市容局方面展開一場“頭腦風暴”后,市政協副秘書長姚卓勻將回應“窗臺陽臺之問”的關鍵點定為技術、組織和渠道平臺“三個支撐”,希望盡快實現“三個支撐”、將市民愛花之心轉化為營造“窗臺蝴蝶,像詩里紛飛的美麗章節”的合力。“政協委員愿做窗臺陽臺彩化示范者!”市政協常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黃勇平的呼吁得到包括黃震在內所有委員的響應。而作為市政協九三學社界別召集人,黃勇平也表示在提案辦理答復乃至圍繞“窗臺陽臺彩化”再建言過程中,將帶領九三學社界別共同參與。
“不妨為提案建議落實先定一個‘小目標’:為市民們列一張適宜在窗臺陽臺上種植花草目錄。”黃震希望市市容綠化局等辦理單位從這個“小目標”開始動員廣大市民參與這項提升城市軟實力、為基層治理貢獻新智慧的行動中來,通過在部分街道的示范試點使“窗臺陽臺本應是最美空間”觀念深入市民人心。
(稿件來源:“聯合時報”公眾號 攝影:胡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