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就了“大寫意” 再細繪“工筆畫” 全會首場網上交流活動聚焦超大城市社會治理 董云虎參加
45分鐘,1106次網民有效提問。1月14日市政協全會開幕當天舉行的、圍繞“提高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委員與市民網上交流活動,激起了市民網友的極大熱情。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董云虎,市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何品偉,浦東新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姬兆亮,市政協常委、團市委副書記劉偉,市政協常委、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馬馳,5位委員回答了其中35個問題。
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城市,全世界只有9座,其中3座在中國:北京、上海、重慶,上海又是其中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能不能走出一條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明天會不會更好?網友們充滿期待。
對此,市政協主席董云虎充滿信心。他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上海城市治理,要求上海“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為上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市政協將把推動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作為2020年一項圍繞中心履職盡責的重大政治任務。”董云虎說,市政協將立足上海超大城市發展實際,堅持人民這個主體、聚焦治理這個主題、抓住制度這條主線、突出現代化這個主旨,深入研究城市治理的基本規律,堅持以“協”成事、以“商”求同、以“專”提質,積極為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言資政,廣聚民智,匯聚共識和力量,彰顯專門協商機構的獨特優勢和制度價值。
搞好城市治理要以智能化為突破,堅持科技賦能,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縱深推進智能化應用,浦東新區的實踐,有助于增強對“治理現代化”的感性認識。姬兆亮委員介紹,浦東率先探索建立了“城市大腦”,以“細心、耐心、巧心”為標準,努力實現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讓生活在浦東的人民群眾有更強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一網統管”不僅是一個技術的迭代,更會帶來管理上的升級和更新。何品偉委員認為,上海的經驗首先是制度規定要求實現網絡化,但在網絡化的過程中、依托網絡進行管理運行時,又會對制度的改進提出新的要求,兩者存在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正向激勵關系,“市政協社法委目前已經在開展這方面的調研工作”。
董云虎表示,城市建設和治理的規劃要把“以人為本”作為立足點與出發點。上海城市的特點就是“大城市、大基層”,讓每個基層細胞充滿活力,整個城市肌體才能生機勃勃。所以社會治理必須堅持重心下移,不能只重“大寫意”,更要繪好“工筆畫”。
馬馳委員認為,認同感是要由老百姓說了算,同時,他以對交通規則的遵守為例,強調超大城市的現代化治理也缺不了對“人”的合理約束,需要“人”主觀意識的配合。劉偉委員則詳細說明了青年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途徑:共青團引導青年參與城市治理,最關鍵的還是要發揮組織化的優勢,把年輕人組織起來。
(稿件來源:聯合時報 攝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