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路上的拓荒者——記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
2019年8月,胡衛(右五)赴湖南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考察調研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在3年前轉任專職之前,曾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并兼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中華職教社理事,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在這位長期從事教育理論、政策及實踐研究的專家學者看來,“為了更好對接國家精準扶貧戰略,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精準扶貧體系”。對此,他提出“以系統思維推進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發展”“大力發展貧困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和“建立農村兒童營養改善監測體系”等切實可行的建議。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和成事之道
出于學者的職業習慣,通過全面調研、現場走訪、專家論證、專題會議等形式,胡衛圍繞主題、探討交流、梳理總結,同時收集大量的實證資料,在充分運用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及數據的基礎上,撰寫了大量提案和議政建言文章。
“在有關方面的支持和推動下,這幾年里,我得以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先后調查了15個省區市,分別就職業教育、民辦教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家庭家風家教建設等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題研究,走訪了許許多多三四線城市、中西部農村、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區以及連片特困地區,這使我對貧困現狀有了更多認識,對脫貧舉措有了更深思考。”
2016年,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中央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民進中央對口支持湖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胡衛受聘擔任民進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領導小組顧問。僅2018年,他就先后5次赴湖南省衡陽和懷化,深入貧困地區及村頭巷尾。其間,他隨聯合調研組赴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以“教育扶貧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為重點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并向湖南省有關方面反饋了監督意見。他還赴貴州等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基于長期的一線調研和深入思考,他撰寫了一系列高質量的調查報告,有些報告以內參專報形式為宏觀政策制定提供咨詢服務,有些報告則轉化為在全國兩會上的優秀提案。
在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時,胡衛建議:“鄉村要振興,首先是要發展產業、振興經濟;其次要加強農村治理體系建設,包括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新型鄉村文化,推進融合傳統鄉紳文化及耕讀傳家文化的新型鄉村文化建設;第三要重視教育扶貧,特別是要通過普及高中教育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來促進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打造職業教育校際合作新高地
“當前,扶貧的重點是要把連片特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在胡衛看來,“對于貧困家庭子女和從欠發達地區出來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中等職業教育是離他們最近的公共服務供給,也是短期內脫貧最可行的政策救濟渠道。”胡衛認為:“各級各類城市優質學校要肩負起支持農村薄弱學校的社會責任,責無旁貸地向薄弱學校輸出資源,加強對農村受援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指導、幫扶、監測,促使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胡衛先后數十次赴貴州省、湖南省就脫貧攻堅專項工作開展聯系和指導,其中有一項他十分看重的工作就是推動教育扶貧。在他的大力協調和聯系指導下,民進上海市委將職業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突破口,一直致力于推動滬湘兩地職校開展校際合作項目。“我們經過反復論證后,確定了校際合作整體協議框架與內容,將‘產教融合,校企結合,工學交替,知行合一’理念貫穿全過程,將以往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改為職業教育校際合作的‘造血式’,旨在依托上海職業教育各校的資源,全面打造湖南乃至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的高地。”
2018年,在胡衛的推動下,民進上海市委依托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不僅幫助湖南省9個市縣的25名貧困學生在滬免費接受職業教育,而且溝通聯系并選擇了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大眾工業學校這兩所職業學校,與湖南省衡山縣職業中專開展校際合作,簽署兩地三校校際合作協議,掛牌成立校際合作共建基地。“我們選擇發達地區一些標桿性中等職業學校,去扶持、幫助薄弱地區的對口學校進行目標規劃、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和師資培訓,著力提升辦學能力。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富有成效的。”在此基礎上,2019年民進上海市委又對口湖南省長沙市、張家界市開展校際合作,促成了滬湘兩地7所職校的多個合作項目。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卷全球。如何因應環境變化深入推進滬湘兩地職業教育校際合作,胡衛又有了新的思考。他認為,新形勢下,兩地需要進一步擴大合作學校范圍及專業類別,并依托上海民進教育和醫衛界別的資源條件,探索建立醫學類專業備選學校目錄,遴選出相互匹配、各具優勢的學校。以加強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為出發點,聯合培養鄉村醫生、家庭醫生、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者等致力于基層衛生事業的職業人員,共同提升貧困地區學校醫衛專業基礎能力,為當地自主開發和逐步積蓄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夯實基礎,助力建立城鄉統一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機制和農村網絡治理體系。
為此,胡衛提出,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暫時無法就業的人員,應該“一個不少”地實施職業培訓,提升其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以“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主樂業”,同時緩解企業出現“技工荒”等現象。他就此提交了“經濟轉型呼喚職業教育升級”“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打造技能產業工人”等提案。
以做科研的態度去攻堅克難
作為參政黨成員,胡衛參加民進中央開展的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多次活動,并組織民進上海市委赴湖南、貴州等地開展教育精準扶貧。他經歷了從“學習考察”“初步嘗試”到“另辟蹊徑”“卓識遠見”的心路歷程。
在他看來,只有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解決老百姓切身利益問題為出發點,并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通過督查調研發現真實命題、提出可行對策,才能找到幫扶的著力點和切入口。胡衛動情地說:“每當看到湖南等地職業學校師生期盼的眼神,聽到當地學校負責人和基層干部樸實的話語,我就覺得自己一定要多做點什么。”
胡衛深耕教育領域30多年。在參政議政上,他善于將自己在體制改革、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與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結合起來思考與實踐。他通過調研發現,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與當地職業教育發展不充分相互關聯等問題。為此,他曾針對問題再次深入開展實地調研。“我要以做科研的態度,在扶貧幫困上攻堅克難。”
“每次調研,根據主題內容不同,我們都會組建相關專業的高質量會內外專家智庫,吸納有項目管理受訓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才進入工作團隊,加強民主監督工作培訓,分組分批隨訪暗訪,召開專題議政沙龍,集思廣益形成意見建議,反饋當地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在上海民進、湖南民進、當地統戰部門、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等多方參與的協商議政過程中形成共識,并找到幫扶合作平臺、項目、舉措。只有這樣,才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達到民進上海市委參與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的預期目標。”他強調,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工作是調查研究的過程,是聚焦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協商議政、服務社會和建言獻策的過程。上海民進組織的自身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會員也通過這一途徑使得自身專業特長和參政履職得以緊密結合。
近年來,民進上海市委還組織講師團赴貴州支教講學、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數百場。講師團還將當地受訓對象從鄉村中小學教師拓展到職業師資和幼兒教師,宣講內容從傳統語數外、音體美擴大到衛生保健、文化旅游、產品營銷等符合農村本地特色的經濟、產業、民生等扶貧項目。“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特色辦好涉農產業,為當地企業培養實踐能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較強的技術工人,也為當地培養掌握種植養殖技術、懂經營、能管理、會營銷的專業人才。”胡衛表示,“通過這樣一種面對面的傳道授業,我們要把上海的先進理念帶到農村地區,扎根在基層教師的心中。”